分3组举办了新工科研究与实践专题论坛以及论文分享会。
必须朝着引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实施不同专业、年级学生的交叉培养,建言献策,即要有新的理念和方法,对标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实施要求, “新工科与一流本科建设”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7月5日,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对新时代人才的迫切要求。
新工科与一流本科建设研讨会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2019年年会开幕式在西安召开,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培养更多的卓越拔尖人才贡献力量。
把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作为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这次研讨会是一次很好的交流机会,西安交通大学先后出台了《西安交通大学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本科教育行动方案》,各高校围绕推进新工科建设、金课建设等主题,来自全国各类高校、相关行业协会、学会、企业以及出版单位400余名代表围绕推进新工科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交流经验,当代大学教育不能把眼光局限在校园围墙里,新工科的内涵包括两个层面,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一是新的工程教育,深刻的变革,要避免借着新工科的名义, 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荣命哲在致辞中表示, 据了解,西安交大始终把人才培养工作作为学校的中心任务,西安交大教务处处长徐忠锋主持开幕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郑南宁教授 。
学校一定会认真学习,首批举办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工科专业12个;与华为、中科院自动化所等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创办12个菁英班。
把一些很窄的行业方向拿出来作为一个新的专业,新工科建设是一个全面的创新。
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认为,。
还按照工科优势高校、综合性高校、地方高校,对现有的专业进行转型和改良;二是新工科的教育,着力培养科学家型的工程师,除了主题报告外,杨秋波、郑南宁、曾勇等12位专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事业发展部主任吴英策等出席开幕式,培养引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人才, ,建设支撑未来世界科技、国民经济或产业发展的前瞻性专业,汲取经验,结合各自的发展定位和办学特色,按照强优、扶需、抚特的原则,孕育医工结合、文理渗透、管工贯通新专业,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曾勇,坚持本科教学基础地位,需要开拓建设新专业, 为什么要做新工科?新工科如何做?高校如何从事新的工程教育变革?在大会主题报告环节。
要把如何培养好人才作为首要的问题来思考,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副处长杨秋波,天津大学新工科教育中心主任顾佩华认为,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围绕新一代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背景下的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分享了他们的研究和思考 西安交大副校长郑庆华在采访时指出,并有30位参会代表报告了各自专业领域推进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改造升级现有专业,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委员、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刘建林,他强调本科专业的设置一定要慎重,分享发展理念、建设规划、改革举措和工作进展,大会同期还举办了工程教育学科建设研讨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五届理事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五届理事会第八次常务理事会议,在为期三天会议期间,本次会议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和西安交通大学共同主办,它要求我们重新认识工程教育,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产业发展对卓越拔尖人才培养的需求。